粗略地隨便算算,早上半杯脫脂牛奶、一碗穀片、一片塗了牛油的白麵包、一杯咖啡,午餐兩隻熱狗,附加一隻雞腿,一罐代糖可樂,下午飲兩杯茶,晚上吃一碟茄汁意大利粉,總共吸收了多少鹽?答案是約 2700mg。根據美國農業部(USDA)的指引,這已是超標。USDA 的建議,每人每天吃鹽的上限,只是 2300mg。在上述這張餐單中,我已故意捨去豉油,因為每一茶匙豉油,縱是所謂「淡味」的,已含有 660mg 的鹽。鹽是身體不可或缺的;但若吃過量,可以對腎臟和心臟造成不必要的壓力,日久腎功能走下坡,心臟則會容易肥大。

糖有所謂「代糖」。那麼,有沒有「代鹽」?腎病患者不能不戒鹽。聽醫生的話,可用氯化鉀 KCl 代替食鹽「氯化納」NaCl;不過,KCl 有一種怪怪的苦味道,很多人都不能適應。不少研究香料的機構,例如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 Redpoint Bio,都在努力找尋一個可以減少 KCl 苦味的配方。苦味其實從何而來?以苦瓜為例,其中一個叫 Triterpene 的成分,能刺激細胞內一個叫 AMPK 的生物酵素(Chem. Biol., Vol.15, pp.263-273);接下來,一連串生物酵素的作用,最後是一個磷酸二脂酶,令味蕾細胞內的 cAMP 減少,從而產生苦的感覺(FEBS Lett, Vol.582, pp.3785-3787)。上述 Redpoint Bio 發展「代鹽」的研究方向,乃是針對磷酸二脂酶,想辦法用一些簡單的化學物,將代鹽 KCl 的苦味蓋住。

另外一個降低食鹽吸收量的方法,是令吃鹽時「事半功倍」,方法是將食鹽的結晶體打細,去到納米(nano)的程度。據一間英國食品研究所 Leatherhead Food International 的報道,食鹽的晶體愈小,愈快溶解,吃在口中,可令舌上的味蕾更快速地感覺到,於是,少一點鹽也足以「入味」。也有事倍功半的例子:吃沙律時用的沙律醬,一般都含有多量的鹽。在結構上,沙律醬內油包裹着水。當舌頭接觸到沙律醬,外層的油會阻止鹽的分子進入味蕾;於是,沙律製造商須多用一些鹽,令鹹的味道加強;吃的人一般都不知道,也就會無意中超標了。

理論上,另一應能降低食物內鹽分的方法,是另用化學物品去刺激一些專門負責接收鹹味的味蕾。但若要這樣做,先得在舌頭上分辨出這些味蕾。在這方面,目前尚未見到任何公開的研究報告,只有一間位於美國聖地牙哥叫 Senomyx 的香料公司曾宣稱成功找到鹹味的接受體,但拒絕發表有關資料。這做法是可以理解的,「找到」並非「發明」,拿不到專利。一旦公開了,任何一位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生也懂得做一些簡單的試管內測試,把這個鹹味接受體「種植」在細胞中,即可快速篩選出刺激這個接受體的致效劑(Agonist),也就是「代鹽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in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